關于先天性心臟病的分類依據,醫(yī)學教育網小編專門整理如下,請各位護士資格考生仔細查看。
一、非紫鉗型心臟病
此類心臟病有:動脈導管未閉,心室間隔缺損,心房間隔缺損,心內膜墊缺損,肺動脈狹窄,大動脈縮窄等等。這些病當中,除房缺外,其他大多數出生后早期就被發(fā)現。嚴重時可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、發(fā)育遲緩。但是輕型者,能象正常人一樣發(fā)育成長直至成年,也不易發(fā)現有病,并能照樣參加體育活動。所以,如果是輕型者,只要不過度勞累,相當一部分人能長期生存。
動脈導管未閉
動脈導管在胎兒時,是主動脈與肺動脈的聯(lián)絡管道,因為胎兒沒有呼吸,胎盤的血流到右心房、右心室后到肺動脈,但不能進入肺,所以靠動脈導管將血液直接送給主動脈,然后由主動脈供給全身。在正常情況下,生后不久,由于肺呼吸開始,從此肺循環(huán)建立,該導管已失去應有的作用,而開始閉鎖,但如果不能閉鎖,就稱為動脈導管未閉。此時主動脈的壓力高,血流方向與胎兒時期相反,主動脈的部分血液逆流入肺動脈。如肺動脈的血壓升高,并超過主動脈的壓力時,則出現紫緒,其特點是紫結僅出現在下半身。
患了動脈導管未閉癥者,如不進行治療,因長期心臟負荷增大,早晚總會出現心力衰竭,如果導管內被細菌侵犯及繁殖,可導致心內膜炎。所以該病一經診斷,應立即進行外科手術。手術中將該導管結扎或切斷縫合,即可治愈。
心室間隔缺損
是指左右心室的間隔存在小的孔。所以當心臟收縮時,血液從壓力高的左室逆流入壓力低的右室。如缺損較大時,由于長期右室負荷增大,中年左右出現心衰。嚴重者可導致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或合并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,因引起肺動脈高壓,故可出現紫鉗,到此時病情危重,已不能進行手術。
該病唯一的治療法是進行外科手術,即在人工心肺機下,對于小的缺損,可以直接縫合修補,對于大的缺損,則需要補片,手術效果良好,目前隨著醫(yī)療技術的提高,手術安全系數也相應提高。在日本小的室缺的手術死亡率已下降到1%以下。
肺動脈狹窄
是指肺動脈瓣口或肺動脈干以及右室流出道的狹窄。這樣就會使右室的血流不能充分的流入肺動脈內。該病早期沒有太多的自覺癥狀,多數病人聽診和心電圖檢查發(fā)現異常。本病也需外科手術。
主動脈狹窄
主動脈干的某一個部份狹窄,造成狹窄以下的組織器官供血不足,導致這些區(qū)域肢體發(fā)育遲緩,并出現高血壓。這種疾病必須通過手術將狹窄的部份切除,然后用補片和人造血管或直接端端吻合,也可采取搭橋術。
二、紫鉗型心臟病
法絡氏四聯(lián)癥
此病患兒生后不久就出現顏面飛四肢末端紫緒,哭鬧時明顯。手足指(趾)端呈鼓錘樣指,發(fā)育遲緩,少許患兒步行后因呼吸困難以及腦缺血,而導致蹲踞甚至出現昏厥。
本病畸形比較復雜,首先表現肺動脈狹窄、可以是肺動脈干狹小或瓣口及右室流出道狹窄。大動脈的位置與正常的不同,開口于左右心室稱為主動脈騎跨,在心室間隔有較大的缺損。由于血液不能充分地通過肺動脈進入肺進行氧合,所以大部分含氧少含二氧化碳多的靜脈血經室缺口進入主動脈,然后流入全身,故此造成全身組織器官缺氧。